盛迪杰:串联空间,激发图像在不同媒介中与观众之间产生互动体验

 

 

近年来,日益丰富的物质基础上人们对精神世界有了更多新的需求,走进艺术馆的大众越来越多,整个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展览构筑艺术交流平台,将艺术和艺术理念传达给大众,满足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需求,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大议题。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策展人活跃在湖湘,通过策展的方式,构建艺术与观众的对话交流平台。这些优秀的策展人不仅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引导大众建立城市的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因此,在2023级的建筑传媒与策展的课程中,我们策划了寻找长沙策展人系列访谈,通过对话活跃在长沙策展一线的八位优秀策展人,聚焦策展人的社会文化责任,深入了解他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认知,理解他们如何诠释展览、诠释艺术、诠释文化。

 

 

访谈海报

 

 
 
 

访谈混剪

MONTAGE OF INTERVIEWS

 

 

 
 
 

盛迪杰

 

SHENG DI JIE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展览总监,策展人,设计师,设计学硕士。

 

策展作品

2013年至今曾先后参与负责的展览项目有:

“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

“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

“初见:费利斯·比托,世界最早的东亚影像记录”

“分层与合成:中国当代摄影的两个动作及其实践”

“身体·宇宙:共同生活的艺术”

“错综的视线:早期摄影在东亚(1850年代-1919年)”

主要围绕影像艺术、城市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项目开展实践工作。

 
 
 

专访视频

EXCLUSIVE INTERVIEWS

 

 
 
 
 

Q&A

 

1、我们知道设计师团队将艺术馆定义为“光影的容器,艺术的方舟”,与一般展览馆白盒子相比,谢馆本身就是很棒的艺术体验空间,建筑作为容器,为影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那么艺术家的创作如何和谢馆建筑产生关系?策展人是如何利用不同的空间来讲述艺术故事呢?

 

      魏春雨老师及其团队设计的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以下简称XPM)的空间具有两面性: 建筑之内是不同于日常的自我思考, 建筑以外是对城市的反思,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更大的、质朴的、承载光的“容器”。这栋建筑是一个天生的影像创作空间,空间的复杂性对展览团队来说极具挑战,通高展厅、分层展厅、围合封闭展厅以及视线相互连通的开敞展厅,策展团队理解空间的丰富性是为了能尽可能多地展示出影像作品背后的故事,我们更像是搭建策展人和观众之间理解和沟通的一座桥梁,让观众能和艺术作品之间产生更多的对话,同时这也给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持续地做内容的生产、持续地对馆藏进行研究,不断探索空间的可能性。

▲“许宏翔:新开铺、黑石铺、大托铺”展览现场 |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 摄影:陈思维

     比如今年举办的《许宏翔:新开铺、黑石铺、大托铺》展览,作为艺术馆的委托创作项目,在馆内中庭倾泻而下的天光和叠合路径形成的“光之峡谷”之中,艺术家在建筑室内墙体上按非常规尺寸创作了围绕家乡长沙的58米大型组画,这是艺术馆、艺术家、策展人和在地性有深度关联的积极探索。

 
 

2、  作为公益艺术属性的机构,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也随之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可否展开谈谈在公共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

 

     馆内集学术活动、跨界论坛、公共项目、工作坊四条主线并行开展公共教育项目,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定制开展艺术实践与交流项目。活动以互动、对话为基础,串联线上线下双沟通模式,形成可体验、可共建、可持续的公共艺术新现场,提升美术馆与城市中更多社群间的互动参与感。六年来,我们举办了1000余场公共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旅游高峰期举办重大艺术项目,为长沙文旅消费提供新主题、新内容、新场景,提振本地文旅市场。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丰富的公共教育项目(左右滑动)

 
 

3、作为一座影像艺术馆,策展团队在筛选策展内容时与传统画展有哪些不同的考量?

 

     作为国内最活跃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XPM自2017年开馆以来,就秉持影像收藏、学术研究、展览策划与公共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化工作制度。2022年,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成立了首届学术委员会,由中央美院教授王璜生担任首届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四位专家委员顾铮、曹庆晖、郑慧华、赫拉尔多·莫斯克拉组成,几位大咖都是国内外非常权威的学者和策展人。学术委员会是艺术馆学术最高决策机构,对艺术馆的学术、馆藏、展览等工作进行指导和决策,更为艺术馆全局性战略部署提供方向和建议。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4、一场展览从构思到落地,你们的展览项目的执行方法是什么?

 

     XPM策展工作以“项目经理人制”的推广,最首要、主要的内容就是将展览、典藏、学术、商业等板块的横向分布模式转变为纵向的展览项目责任制。推广这个制度的首要目标是营造以专业为导向、以研究成果转化成展览为目标、以服务公众和资源共享为使命。落实展览项目经理人制度可以更好地把控项目品质、推动项目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调动人员积极性、优化部门间工作结构、帮助研究人员向策展人转型。我们通过项目加快内部团队专业化积累,从合作中提高、自我更新和流通,导入外部资源、直接跟资源对接,依靠优秀项目带动团队和自身快速成长。

▲2023年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举办的部分展览(左右滑动)

 
 

5、 可否从展览空间体验和展览内容的角度,详细聊一聊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最新呈现的展览“错综的视线:早期摄影在东亚(1850年代-1919年)”?

 

     全面理解策展思路、展览主题、展览作品和展览结构等,让设计方案从中“生长”出来,而不是急于建立一个全新的设计角度。在这次馆藏研究展中,我们策划团队基于展览内容,提出并实践了几点设计理念:

(1)多角度的几何切面,象征不断交错的视线:依照策划逻辑将作品组合和板块分割,以不断推敲的切面尺寸和质朴的建筑材料作为内容的基本承载界面,指引观众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图像材料,观众的视觉焦点在不断位移、变换、相遇,勾勒出了立体交错的作品和空间。

(2)延伸、迂回、取景、透视,扩充视野变换路径:展览运用延伸、迂回、取景、透视等多样的设计手法,创造错综变换的空间状态和体验路径,将介入空间的观众在不同的视线中相互交错,让看与被看同时发生。

(3)多媒介的呈现方式:展览采用多媒介的呈现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墙面、展台、书柜、电子屏等载体展示了超过500余件/组作品,包括照片、版画、相册、文献档案、书籍、明信片和动态影像等,串联激发了图像在不同媒介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体验。

▲“错综的视线:早期摄影在东亚(1850年代-1919年)” 展览现场 |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 摄影 :游波 (左右滑动)

 
 

6、 策展团队在观众体验和服务上有哪些设计呢?

 

     在导览服务上,我们做的比较细致、也在不断的升级。根据不同受众,我们提供专业导览、媒体导览、大众导览和商业客户导览;导览员也有不同分类,有馆长讲解、策展人/艺术家讲解、导览员讲解、员工讲解、志愿者讲解和自助语音导览设备。

 

     嘉祺馆长非常重视提升观众服务体验的工作,全馆力图打造五星级观展体验和创造艺术生活提案新场景;石馆长也是亲自辅导和考核网红保安天团的讲解;在呈现方式上,根据不同的项目分为公众导览图、儿童导览折页,延伸配备了不同语言、方言和声音场景的导览设计。线上和线下全面贯通,搭建作品内容和观众之间的对话桥梁。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丰富的导览讲解体验

▲盛迪杰给观众导览现场(右一)

     我们团队都非常重视观众的体验与反馈,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多对中国影像艺术具有“观察力”与“批判精神”的观众。我们希望观众看到这些作品后能产生更多的思考,扩展摄影艺术的界限和讨论空间,重新认识摄影。这些思维上和观念上的共情和差异,往往十分有趣。他们为我们的展览提供了宝贵建议,甚至是展览公共项目的创意来源,比如根据一位观众对艺术家的留言,我们发起了“心电:2人24刻”一场持续6小时的公益行为表演

▲“心电:2人24刻”公益行为表演现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盛迪杰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同事们(左二)

 

 
 
 
 

策展人访谈,期待您的关注

 

接下来的几周,这8位优秀策展人的采访内容将在本公众号陆续推出。在这里,我们由衷的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支持与分享。

 
 
 
 
 
 
 
 
 

本期访谈策划

 

课程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传媒与建筑策展

指导老师

王蔚,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凡益工作室创始人

本期采访者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23级建筑学硕士

李灿、马欣钰、姚雅芹

视频剪辑

李灿、姚雅芹

海报设计

蔡玥

微信编辑

李灿

 

2023年12月19日 14:04
浏览量:0
收藏
凡益首页    凡益频道    盛迪杰:串联空间,激发图像在不同媒介中与观众之间产生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