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先锋|专访李进

 

-   2023年度湖南大学建筑学人访谈   -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机遇与挑战接踵而至,建筑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转型,这也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策划开展了「2023年度湖南大学建筑学人访谈」,邀请8位来自建筑教育与实践领域的湖南大学建筑学人,探讨与分享建筑存量时代的更新与实践,建筑设计全新的运营模式与运作理念,倾听与体会他们深刻而动人的设计感悟与人生经验……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真挚而热烈的访谈,带给广大建筑学子一份激励与启迪,以期在全新的境遇下,寻找建筑最动人的魅力与关怀。

——袁朝晖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

 

 

 

李进

 

 

个人简介

1984年生于湖北荆州;

2006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家、设计师;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艺术与创意设计中心主任;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科委会副秘书长;

长期致力于“城市更新艺术化改造与活化设计”的项目研究,积极倡导多样化的跨界创新及艺术实践。

 

李进全球艺术计划

 

“2018年开始我更多从微观的自我感受扩大到对城市的关注引出对城市艺术化更新的概念思考这是我个人艺术创作及设计实践的理路”

——李进

 

 

艺术展览

 

2023年《李进全球艺术计划》(上海站)——上海UBPA

2021年《Kiss Wall》520艺术装置——湖南大剧院

2019年《李进全球艺术计划》(纽约站)——纽约曼哈顿、波士顿哈佛大学

2019年《李进全球艺术计划》(北京站)——北京优-布雷兹艺术中心

2018年《2018许愿池》新年艺术装置——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2017年《Tower of drama》大型艺术装置——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2017年《新启蒙》艺术展——北京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2016年《画中自有》艺术展——上海国际大厦

2016年《观看之道》双个展——北京798 TREE GELLERY

2014年《对冲》艺术展——北京中国书法展览馆

2014年《制造多巴胺02》艺术展——河北沧州美术馆

2013年《制造多巴胺01》艺术展 ——北京国艺美术馆

2013年《会画性》艺术展——北京前后空间

2013年《彩云》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2年《复窑》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1年《时尚夜市DISCOVERY》世界设计大展——中国台北

 

 

 
 

主持设计项目

 

2023年长沙市一中新校区空间设计

2023年湘阴县金龙先导区首开区一期空间设计

2022年岳麓山国家实验室(农科院片区)空间设计

2022年HIDE SPACE设计艺术馆空间策划设计

2021年长沙芙蓉广场1908时光艺术馆策划更新设计

2021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总部科创中心空间设计

2020年长沙梅溪湖中轴二期“城市之眼”景观装置设计

2020年长沙南郊公园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筑更新设计

2020年恒丰银行长沙总部空间设计

2019年长沙华远云玺空间改造更新设计

2019年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美术馆空间设计

2018年长沙机场T2航站楼国际指廊技改工程空间设计

2017年长沙T1航站楼空间改造设计

2016年湖南醴陵陶瓷会展馆空间设计

2015年长沙核心商圈国金街商业空间设计

 

 

 

 

 

 

Interview

HNU建筑学人访谈 × 李进 Li Jin

 

 

01

李学长您好!我们了解到您有着跨界先锋的称号。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跨界的呢,您又是如何产生这种观点的呢?

 

中国普遍的建筑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建筑相关行业“配套业务”的不断细分,对建筑类高校的教学体系多少会造成直接影响。但放眼历史,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为代表,他既是艺术家(雕塑家、绘画)同时还是个伟大的建筑师,近现代的勒.柯布西耶等人也是在艺术和建筑设计领域同时建构中并行发展;当年的包豪斯教学体系对西方建筑界可谓影响深远!所以我认为核心观念上其实并不存在“跨界”,只不过在空间载体形式的呈现上有所差异,湖南大学作为我的母校,它的开放、包容一直深刻影响着我,同时促使我的观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突破。

 
 

 

 

 

02

您目前主要从事建筑、室内以及艺术装置设计,您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建筑和室内应该是一体化的存在,作为设计师一定需要统筹去考虑,通过内外环境的综合塑造形成完整的场所空间氛围;艺术装置作为艺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之一,可以独立呈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这三者都需要对“空间”这一物质载体进行高度认知和理解

 

 
《Tower of drama》艺术装置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李进

 

 

 

 

03

您在创作过程中曾经面对过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去克服它们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创作团队刚成立,首先面临着项目获取的问题,怀揣着热情却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项目;随着一次机会的突然出现,就是华远集团云玺项目的建筑室内景观的整体改造,这个项目当时邀请了意大利、日本同时还有许多国内在商业设计领域知名设计的单位比选,当时压力非常之大;但尽管竞争激烈,在设计院全专业平台的大力支撑下,我们坚持下来最终获得了设计委托,同时因为这个项目,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华远玉玺内部空间设计方案

©李进

 

 

04

您认为您现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

 

目前最满意的可能是2019年底时接到一个台湾朋友的委托,位于长沙南郊公园顶部的改造项目。当时台湾的朋友也找了很多设计师来做这个方案,但是感觉都不太满意,最后让我们团队去试试,项目定位未来的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去打造,甲方和政府方对建筑最终的呈现形态都充满了期待,最终我们以“故乡的云”的旋律为灵感依托,结合原有山地建筑的退台特征,只对建筑屋檐做了适当的处理,顺势形成云朵的形状,希望传递两岸共同的思念之情与和平友好的未来展望。

 

 
▲“故乡的云”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筑更新设计

©李进

 

 

05

您在湖南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求学经历对您有什么影响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回答。

湖大作为我的母校,有趣的是它一直没有明确的校门,同时在魏春雨教授带领下蓬勃发展的建筑学院学习,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极其的开放性”,反观常规的教育往往都有着明确的界限,但湖大开放、包容、积极的教育氛围深深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一直鼓励着我去涉足不同的领域。然后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时期,受美院艺术氛围的熏陶,以及与国际化的高度接轨,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更多机会去探索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长沙梅溪湖中轴二期“城市之眼”景观装置设计

©李进

 

 

06

您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

 

对于人工智能,很早就有接触,包括像ChatGPT这样的技术,团队也正在使用。然而总的来说,人工智能目前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暂时缺乏人类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我们能够独立思考,虽然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很多样式上的选择,但它不能取代人类,建筑设计本身并不仅仅是视觉化的图式存在,它所涉及的对场所氛围、材料、温度、空间界面到情感表达等等多维度的理解和综合体验,需要人类进行最终的判断和决策

 

 
▲长沙芙蓉广场1908时光艺术馆策划更新设计

©李进

 

 

07

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统一建筑技术、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关系的呢?

 

我认为在设计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项目策划思维。需要提前模拟和预判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突发场景”,通过各个专业前期的紧密协同配合,合理策划制定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化管控,特别是尽可能要对项目未来的运营进行精细化需求前置梳理,然后再逐步进行各个专业的深化工作流程,以便在项目建造实施过程中灵活的调整空间,留有余地有效减少各方面的损失或遗憾。

 

 
▲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美术馆空间设计

©李进

 

 

08

您有什么建议给毕业后进入设计行业的学弟学妹们?

 

第一点建议,是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尽早接触社会(实习工作)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你提前制定未来工作领域的职业发展规划,不要只是闷头读书而错过了与社会的互动机会。

第二点建议,要努力在迷茫中逐渐地找到自己;我觉得这点也很重要的,不管行业的发展好与坏,首先你自己要做一个选择,明确你的内心到底想要去做什么。

第三点建议,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吧,跟身边人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书籍中学习。

最后就是一定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被暂时所学的专业限制,要眼界打开、未来世界需求一定是更多维度、多元化的发展!

 

 
▲“洋湖拾贝”未来影像艺术交流中心概念设计

©李进

 

 

 

 

 

 

本期访谈策划

 

课程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传媒与建筑策展

指导老师

王蔚,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凡益工作室创始人

本期采访者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23级建筑学硕士

 刘博 满泽昕 冯敏 董艺 赵然浩 杨晨惠 田珊珊 王舒月

文稿整理

王舒月

微信编辑

赵然浩

 

 

 

 

HNU建筑学人访谈

 

 

长按关注

获取更多讯息

 

 

 

 

2023年12月22日 22:45
浏览量:0
收藏
凡益首页    凡益报道    跨界先锋|专访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