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鹏:展览与生活融合,将音乐作为艺术的传播端口

 

 

近年来,日益丰富的物质基础上人们对精神世界有了更多新的需求,走进艺术馆的大众越来越多,整个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展览构筑艺术交流平台,将艺术和艺术理念传达给大众,满足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需求,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大议题。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策展人活跃在湖湘,通过策展的方式,构建艺术与观众的对话交流平台。这些优秀的策展人不仅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引导大众建立城市的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因此,在2023级的建筑传媒与策展的课程中,我们策划了寻找长沙策展人系列访谈,通过对话活跃在长沙策展一线的八位优秀策展人,聚焦策展人的社会文化责任,深入了解他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认知,理解他们如何诠释展览、诠释艺术、诠释文化。

 

 

访谈海报

 

 
 
 

访谈混剪

MONTAGE OF INTERVIEWS

 

 
 
 

何鹏

 

HE PENG

文化策划,艺术策展人

湖南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专访视频

EXCLUSIVE INTERVIEWS

 

 
 
 
 

Q&A

 

1、近些年感觉您在做一些新的尝试来增加展览的娱乐性,最近您在后湖策划的湖畔又见系列展览,将露营、市集、音乐这些活动结合在一起,您觉得这样做的优势是在哪里?

 

     其实我们做市集特别早,最早的时候我们把当代艺术放到长沙来做,09年就开始做白盒子这一类的展览,包括后来有一些行为现场表演、实验性的艺术,这些都有做。在 14 年的时候我们整个机构开始转型,在思考很多问题,因为我们的那个馆它本身是在一个环境比较好的一个湖边上,我们有天然的条件,包括室内室外的条件。我们最早的时候就是在白盒子旁边会做咖啡馆,为什么做咖啡馆,是希望大家能停留,除了展览本身以外给大家一个更延伸的空间,可以坐下来讨论,坐下来休息,或者甚至是可以有更多的一种生活态度。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延伸出了这个艺术市集的这种模式。

 

▲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

 

      很早我们就开始在月湖时做自己的市集,做湖边展览,同时也跟很多学校学院合作,让一些学生的作品进来。我们逐渐发现艺术最好的传播方式还是生活,就是将艺术完全跟生活进行一个融合。那么在做到后期的时候,我们慢慢开始考虑白盒子的这种模式是不是过于单一,那么我们就开始在城市的很多地方做展览,它不仅仅在这种艺术空间里面,可能在一个餐厅或是在商业空间、公共空间里做展览,甚至在自然的户外也在做,跨界的这些内容其实一直在尝试。

 

      我们在展览里面最早就是把现场的表演,包括戏曲,把湘剧融合到展览里面去,让展览不仅仅是一个欣赏的角度,希望它能给观众一种多样的体验。展览只是一个媒介,只是一个平台,更多的内容可以在这上面发生。展览跟生活态度,或者跟生活的场景融合的话,它的感染力会更强一些。

 

▲7月14日,后湖可见城市书房的“星城谣啊谣”沙龙活动|图片来源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公众号

 

      最近我们在做很多跟音乐有关,包括我们在做城市的音乐,那个项目叫星城谣啊谣,马上在国庆的时候,我们会推湖畔又见的一个系列展,都跟音乐有关。我们在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传递艺术,音乐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形式,歌谣、民谣,甚至现代的,像摇滚音乐,包括潮流音乐、嘻哈音乐,它都只是音乐类型的一个分支,但我们会利用这种分支,利用这个比较好传播的一种端口,把艺术放进去,它会更加容易传递出去。恰恰说我们喜欢流行歌,喜欢音乐这是好事,但是它不是让大家止步于眼前的这个音乐,可以引导人们慢慢去了解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背后的东西。

 

▲湖畔又见系列展览——民谣星光汇、音乐沙龙、帐篷艺术展、文创市集|图片来源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公众号

 

       其实我们为什么要做展览?它的目的就在于我们要把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仅仅是当代艺术的部分,各种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容都传递给我们的观众。其实今天很多艺术类型都在发生改变,包括影视,话剧、各种表演等等,都在尝试突破它以往的框架格式,变得更有实验性。我希望展览是更有感染力的,它的方式形式会发生很多变化,不拘泥于某种环境或者是条件、格式,它应该会有更多的方式来呈现给观众,观众在接受它的时候也会更加轻松。

 

 
 

2、感觉策展人需要涉猎的知识面很广,不仅要考虑展览方面的问题,还要了解音乐、活动等各种艺术层面的知识。  

 

      策展人主要是将各种展览、各种艺术资源进行一个组合,那么这个组合要变得有效,其实有几个点是必须要有。第一个是策展人他自身必须要有一条理论线,有他自持的一个文化认知、艺术认知,这个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是策展人跟艺术家之间必须要深度的去融合,对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他的艺术作品有非常清晰的一个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把各种素材进行组合呈现成一个展览的时候,它就是大家共同的一个表达,这样子的表达会让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变得更清晰,更有效。

 

▲月湖时策展小组策展作品|图片来源Du laboratory公众号

 

     而且我们也在提出一个观点,做展览,特别是做艺术展览,不要做的这么大,会做得非常小。你的理念,你的观点,要传递的东西其实是非常精确、精准,可能说清楚一个问题就不错了。

       大家在做展览策划的时候,特别是当代艺术展,总在说提出问题。很多人都在提出问题,每天都有问题出现。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有所得,提出问题以后观看的人依然要有所得。这个点可能很小,这种所得不一定很多,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提供那么多的内容、知识或者是思考,或者是答案。那么我们有一个展览能说出一个问题,思考一个问题,甚至给大家能够感受到某个问题的话,这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们说把展览做小一点,那你的观点越小,它就像针尖一样的,越小越尖锐,观众能感到刺痛感,那么这个展览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3、策展的时候,怎么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如何让大众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

 

     其实这个问题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焦点,我认为策展人是一个很好的推广者,是一个翻译者。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其实它一定是远离人群的,它是非常难懂的,甚至是说它是跟主流是相反的,如果观众都看得懂的,很难说它是艺术,恰恰艺术家创作的艺术性很强,他就远离了人群。那么策展人他就要做推广的事情,负责把艺术家的表达翻译过来,或者是用某种形式让观众产生共鸣或者产生共同的一个思考,所以我们才会介入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手段。而现代的艺术的翻译特别难,因为它的语境本身就是一个西方语境,那么我们要用西方语境去解释很多东西,就是你用一个语言不详的东西去解释这个语言不详的东西,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

       我们现在就在思考很多这样的问题,怎么样从一个展览题目,到前言,到展览形式最后的表达,甚至中间的一些交流活动、互动,包括自媒体的推广,它更多的是要走向把艺术脱俗化,让大家喜爱看展览、喜爱看艺术,这个一定是对的。

 

▲何鹏策展作品:气味·罗湘科、西蒙双个展|图片来源Du laboratory公众号

 

4、策展的主题,或者合作一些艺术家都是怎么确定的?

 

 

       在做展览的时候,我们想做差异,做视觉差,很多人都认为它只是展览展陈的一个问题,或者是展览设计里面的问题。但是要把展览的品质做出来,或者是策展的特性做出来的话,其实是在展览的所有细节上都要做视觉差,那么展览题目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差。我们很早在研究这种展览的视觉差,大家可以看到之前我们做过的展,会跟艺术家不断的去沟通、去聊,去提炼艺术家的精神。那么在展览的题目里面,我们首先第一个一定是要把他的精神提炼出来。第二个是这个题目一定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甚至有叙事性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想更多的延伸到生活里面去,其实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展览会有一个抒情式的一种方式出现,它恰恰脱离掉了以往的这种展览的这种学术性、翻译体语言的东西。

 

▲何鹏策展作品:啊,布籽的季节,蔡皋个人艺术展|图片来源sweetsixteen公众号

 

       比如说蔡皋的展览,我们在聊她的东西的时候,发现她是一个快乐的传递阳光生活理念的艺术家,然后她又是一个播种者,是一个布道者,那么我们在她的艺术语言里面不断的去沟通,去寻找,这花了很长时间。最后我们选择的题目是布籽的季节,正好我们选择展览的那个时间就是播种的季节。展览里面我们就以花语为主题来做的这个展览,他的很多艺术创作理念其实背后是一种教育理念。

 
 

5、作为策展人在策展时对展览的成本有什么考虑,如何把策展与商业化更好地结合?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深刻的一个问题,这个要站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背景下面去说这个事情。在西方策展人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西方的策展人很幸福,他是负责花钱的。那么在中国出现策展人这个说法以后,甚至策展人要负责市场,要负责卖画。中国的策展没有一个艺术赞助机制。西方是有艺术赞助机制的,它通过基金或者是专业的艺术机构来做这样的事情,它就给了策展人一定的这样的空间。

 

       那么我们今天在做展览的时候,实实在在也是要考虑到一个市场的问题。那么策展人需要思考的其实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本的问题,策展人在整个的展览策划里面让这个展览得以呈现,要思考它的投入是什么?有的展览它不太适合,我认为就是说超出了机构的承受范围。策展人他面对现有的资源,要考虑到机构的一个发展或者是一个效益的问题,包括展览呈现的方式,艺术家的选择等等,成本问题要放到最前面。

 

      第二个就是关于市场的收益模式是什么?做一个很大的一个展览,然后通过一些小的衍生品,把这个展览回收,那是得不偿失的一个事情。这里面就会涉及到很多市场运作的方式,比如说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就是流量运营,这个展览会不会带来流量?这个流量是观众的流量有多少,10 万人、 20 万人还是 1 千人?这是策展人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它能带来一定的流量的话,从商业角度看,这个流量如何实现变现?那么我进行测算,比如说这个展览是收 10 块钱门票还是 100 块钱的门票,这是要思考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衍生市场的一个培养。其实衍生市场的培养完全不是策展功能能解决的,它是艺术品设计师解决的问题,是商家能解决的问题。艺术和艺术品本身就不是一回事,艺术其实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而艺术品只是艺术的一个载体,艺术衍生品或者艺术商品是经过涉商业逻辑进行开发的一个产品,那么策展人是不是有这套开发能力?我觉得这个是要打问号,所以做这样的展览完全依托于策展人去解决商业问题,这是不合逻辑的,其实是由机构来做的,一个好的机构它会有足够的商业资源来解决市场的问题。

 

▲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图片来源Du laboratory公众号(左右滑动)

 

 

 
 
 
 

策展人访谈,期待您的关注

 

接下来的几周,这8位优秀策展人的采访内容将在本公众号陆续推出。在这里,我们由衷的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支持与分享。

 
 
 
 
 
 
 
 
 

本期访谈策划

 

课程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传媒与建筑策展

指导老师

王蔚,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凡益工作室创始人

本期采访者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硕士

马欣钰、李灿、姚雅芹、高原

视频剪辑

马欣钰

海报设计

蔡玥

微信编辑

马欣钰

 

2024年1月4日 09:09
浏览量:0
收藏
凡益首页    凡益频道    何鹏:展览与生活融合,将音乐作为艺术的传播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