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N种可能性:BIM技术浪潮中的转型与突破

建筑学,作为一门集艺术、科学与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人类居住环境创造与改善的多个方面。它不仅关乎建筑物的设计,还涵盖了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程力学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不断涌现,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房地产等行业的饱和,都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在2024级的建筑传媒与策展的课程中,我们策划寻找长沙建筑前辈进行系列访谈,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建筑师职业生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讨建筑师如何在变化多端的行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转变,以及如何在建筑与生活的交织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价值。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四位前辈的精彩分享,揭开建筑师职业生涯的多重面纱。
HNU建筑可能发展访谈小组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4级研究生课程作业
建筑的N种可能性系列访谈
2025年1月11日 17:00 湖南

在时代浪潮的强力推动下,建筑行业正处于关键的变革节点。数字化浪潮汹涌来袭,其中 BIM 技术脱颖而出,成为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研究院院长孙昱在建筑领域的探索历程,了解他是怎样凭借 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开辟新路径,展现出建筑师多样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孙昱 HD数字研究院院长
1.BIM:从“试水”到“开海”
你以为BIM只是一个设计工具?哦不不不,它是一场建筑界的革命!2012年,BIM刚在国内发展起来的时候,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率先成立了BIM中心,开启了建筑界的数字化探索之路。孙院长回忆道,虽然BIM中心成立在2012年,但早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进行“三维设计”的小试牛刀。孙院长表示:“2014年我才正式加入BIM中心学习相关技术,回到原来的设计部门组建了一个BIM团队——三个团队、各自独立发展的,技术侧重点和理念有所不同!”
在过去十几年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设计院的数字研究院已经从传统BIM制作框架跳出来,探索更深层次的建筑数字化发展。不再仅仅满足于“建模”,而是开发出一套更高效、更智能的数字化工具,不仅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效率,并且也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数字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从2005-2024/图片来源:24年数字部门宣传册
2.正向设计:如何让建筑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设计流程常常让人“头大”, 各专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就像一场漫长且低效的马拉松,沟通不畅导致错漏不断。一旦某个局部需要修改,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设计都要大动干戈,成本也随之大幅增加。而BIM引入的“正向设计”模式,让这一切变得更高效!孙院长解释道,正向设计的核心是:不光推理过程要正向,出图也可以通过BIM模型来完成!简单说,就是让设计在最早阶段就通过数字化工具直接“跑通”,避免后期修改的各种“翻车”。
举个例子,在方案设计阶段,BIM能通过数据驱动快速比较不同方案,进行能耗、土方等分析,避免了繁琐的软件切换;在同步设计阶段,BIM能帮助快速定制模型和布置设备,甚至通过无人机拍摄现场,帮助解决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复杂交错问题。

中南大学湘雅五医院项目:场地模型检查/图片来源:不创造价值的BIM,甲方凭啥买单
3.BIM对建筑师的职业影响:从设计师、工程师到“数字建筑大师”
对于传统设计师而言,转行 BIM 无疑是一场思维的革命。很多人认为BIM改变了建筑师的职业发展轨迹。孙院长十分“冷静”的看待这个问题:BIM并没有改变建筑师的职业生涯,而是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这种跳出传统设计模式的思维转变对职业拓展有着很好的帮助。
你以为BIM只是个建模软件?NO!它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数字化思维方式。传统的设计师,可能习惯于画图、做方案;而BIM的到来,需要我们用数据、逻辑来“思考”建筑。这种思维上的转变,甚至可以帮助一些设计师从最初的BIM工作,发展成产品经理、二次开发、甚至做起了参数化设计……是不是感觉BIM把建筑设计师的世界打开了N种可能性?

智慧楼宇运维平台/图片来源:24年数字部门宣传册
4.未来展望:BIM还会“再火”吗?
尽管BIM已经在建筑行业大放异彩,但孙院长直言:“BIM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
这听起来有点让人担心,但别急!孙院长进一步解释道,随着国内建设高峰的过去,未来的大型工程不再是主流。真正的挑战和机会将出现在小型精细化设计和智能建筑的探索中,BIM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当今市场对数字化、智能化建筑的需求逐渐增加,BIM无疑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数智运维方案/图片来源:24年数字部门宣传册
5.对学生们的建议?
孙院长非常真诚地表示:“要保持好奇心和学习心态,不要停留在某个阶段。尤其是90后、00后,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进步、不断学习,适应社会的新需求。”换句话说,虽然建筑行业现在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但其实它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我们停下来去思考,转变思维,积极探索,才能让行业有更多的可能性。

数字研究院的团队构成和研究领域/图片来源:24年数字部门宣传册
6.总结:BIM——建筑从业者的思维革新与机遇交汇
总的来说,BIM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化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它让建筑设计师们从传统的图纸堆积中解脱出来,拥抱更高效、智能和精细的设计未来。
无论是即将踏入建筑领域的莘莘学子,还是在行业中已深耕多年的资深从业者,我们都站在这 N 种可能性的交汇点上。正如孙昱院长一样,勇于接纳新事物,积极探索未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 BIM 技术及其他新兴力量的加持下,大胆尝试不同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勇于跨界合作,拓展建筑的边界与内涵。
寄语
“要保持一颗学习之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持续技能迭代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采访问题/Q&A
Q1
BIM是在2012年前后才真正在国内发展,当时省设计院就开始试行BIM技术了,请问您是怎么去突破传统,逐步探索这个新领域的?
我们的企业在2012年成立了BIM中心,但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在进行一些三维设计的探索。
我是在2014年才进入BIM中心学习相关技术,并回到原来的设计部门组建了一个BIM团队。目前我们企业内部有三个主要的BIM团队:一个是BIM中心,一个是原来的医疗中心,另一个是其他院的BIM团队。这三个团队实际上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技术侧重点和理念也有所不同。
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22年左右,我们成立了一个数字研究院,全面转型为数字化模式。现在,数字研究院的团队主要由开发人员组成,已经跳出了传统BIM制作的框架,朝着建筑行业更深层次的领域发展。我们所需的软件功能和提高效率的技术,都是通过直接开发来实现,而不再受限于以往的技术路径。
Q2
您觉得相对于传统项目设计流程,BIM正向设计的优势是?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正向设计就是要用BIM模型出图,也有人认为只要设计过程是正向的就可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可以把正向设计定义为不仅推理过程是正向的,出图也要通过模型来完成。
如果正向设计从方案阶段就开始,那它相对于传统设计的优势会更明显。但实际上,很多国内的正向设计只是从施工图阶段开始,这样的话,它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能让各专业及时查看其他专业的成果,避免错漏。如果我们能把正向设计拓展到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效果会大大增强。
比如,在方案设计阶段,我们可以利用数据驱动的生成逻辑快速比较多个方案,进行能耗和土方分析,而不需要用不同软件的数据割裂来处理。
在同步设计阶段,我们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定制模型的模拟,甚至自动化布置设备。我们还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现场的摄影,帮助解决主体建筑和周边环境的交错问题。
Q3
BIM极大的拓展了这个行业的可能性,所以在您看来BIM是如何具体影响您作为建筑师的职业发展?
老实说,我觉得BIM对建筑设计师的职业发展影响其实不大。BIM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他原来并不是建筑设计师或者结构工程师,大部分人是直接学习工程管理或者相关BIM技能,毕业后就进入了这个领域。
当然,也有一些传统设计师转行做BIM,这些转型的人确实会受到BIM的影响,特别是在数字化思维方面。通过BIM,传统的工程师可以学习如何用数字化的逻辑来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把BIM当作一种建模软件来使用。
那些投入比较多的设计师,往往会越走越纵深,从最初的BIM工作跳转到产品管理、参数化设计、二次开发,甚至是产品经理的角色。
做设计转型BIM的人本身是非常愿意学习的人群,因此BIM技术对设计师的改变,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改变,让他们能够跳出传统的设计模式,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字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Q4
您对BIM的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展望?包括对建筑方向学生的建议,他们应该如何准备自己适应现在行业?
我个人认为,BIM未来的发展是有前景的,但需要分开来看。过去十多年,绝大多数人讨论的BIM其实都是基于Revit的模式。在我看来,这种模式在国内已经过了高峰期。一方面,我们国内的建设高峰已经过去,未来不会再有那么大规模的工程;另一方面,现有的经济体制下,很多业主可能不愿意为BIM投入更多资金,虽然它有价值,但在市场上并没有很好地证明出额外的价值。
对于学生来说,我觉得保持乐于学习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停滞在某个阶段。像我们董事长所说,过去的一代人可能比较幸运,他们能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而像我这样的情况,虽然在同一单位,但已经经历了三份不同的工作。
对于90后和00后这一代人来说,面对的将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适应社会的新需求。保持技能的不断迭代和进步学习的心态,我相信,就不会有问题。这是我对年轻建筑学生的一些建议。
接下来的几周,这4位优秀建筑前辈的采访内容将在本公众号陆续推出。在这里,我们由衷的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支持与分享。
建筑的N种可能性,期待您的关注
本期访谈策划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传媒与建筑策展
指导老师
王蔚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凡益工作室创始人
本期采访者
刘洋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硕士
视频剪辑
李宗桂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硕士